依法納稅的底線不容觸碰
發布日期:2025-04-02 瀏覽次數:404
4月1日,稅務部門公布5起偷逃稅款被處罰案件,涉及公司隱匿未開票收入、網絡主播隱匿銷售收入等行為,再次向社會傳遞出依法納稅的嚴肅性與重要性。
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和企業的基本義務。我國的稅收征收管理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等法律法規,對不同征稅對象的納稅行為作出了詳盡且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既是底線,也是紅線,不容挑戰與觸碰。然而在現實中,總有一些企業或個人被短期利益蒙蔽雙眼,想盡辦法鉆空子以逃避納稅。
從此次曝光的案件看,偷稅手段可謂五花八門。比如:有公司在廠房轉讓時制作“陰陽合同”,在納稅申報時隱匿未開票部分收入;有公司通過個人賬戶收取銷售貨款、不開票少計收入虛假申報等方式少繳增值稅;有網絡主播通過虛構業務套取資金并回流的方式,將取得的個人勞務所得轉換為核定征收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隱匿應稅收入偷逃稅款……不管是隱匿未開票銷售收入進行虛假申報,還是隱匿收入虛假申報個人所得稅,都屬于偷稅行為,破壞了稅收秩序,損害了國家的稅收利益。
必須明確,不開票收入絕不是法外收入。企業的經營活動一旦產生應稅行為并取得收入,無論是否開具發票,都負有依法納稅申報的義務。而作為個人,也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如實申報應納稅額。案件中的行為都明顯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稅務部門依法對涉事主體進行處罰,彰顯了維護稅收秩序的決心,也再次提醒全社會:依法納稅沒有任何變通空間,企業和個人不應心存僥幸,而應將依法納稅作為經營和生活的基本準則。對企業而言,依法納稅既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更是企業誠信經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對個人來說,依法納稅關乎個人信用和事業發展。只有遵守稅法,才能贏得社會信任,為自身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稅收是國家的根基,是民生的保障。依法嚴懲涉稅違法主體,確保依法納稅,是維護國家稅法權威與稅收安全、保障國家財政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全社會都應樹立正確的納稅觀念,積極踐行依法納稅義務,讓誠信納稅成為本能的自覺行動,共同為國家發展、民生改善貢獻力量。
本文摘自國家稅務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