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智慧工地”試點工作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1-12-13 瀏覽次數:9333
建質函〔2021〕1071號
各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城鄉建設局),廣德市、宿松縣住房城鄉建設局:
為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升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推動住房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決定開展“智慧工地”試點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建市〔2020〕60號)等政策要求,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大力提升建筑施工質量安全管理水平,使全省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實現更高質量、更為安全的發展。
二、試點目標
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利用“智慧+互聯+協同”的現代管理理念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引導和推動建筑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管理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通過建立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為基礎的施工現場智慧管理系統,對從業人員、施工機具設備、建筑材料、施工工藝、施工環境等進行動態管理,形成事前預防預控、事中智能管控、事后統計分析、過程智慧決策的閉環管理模式,有效提升施工現場現代化管理水平。
三、工作內容
“智慧工地”在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的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試點推行,主要包括以下六項工作內容(具體見附件1):
(一)人員管理。主要包括管理人員和一線操作人員信息采集、崗位職責、持證操作、考勤記錄、安全教育、履職情況等。施工現場應安裝從業人員識別采集設備,對身份信息進行現場采集和核驗,實時記錄和統計相關人員的日常在崗情況及上下班考勤情況并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二)材料管理。利用信息系統做好使用材料全過程管理,包括用量計劃、采購、檢測檢驗、進場驗收、入庫管理、使用記錄等,通過數據分析,輔助材料管理。
(三)機械管理。施工現場使用的機械設備“身份”、進場安裝、運行、維保、維修、拆卸等實現信息化管理,安裝起重機械安全監控智能設備,實時采集設備運行狀態、預警、超限等信息,相關實時信息和預警信息實現與智慧工地平臺互聯互通。
(四)施工現場管理。施工現場應安裝遠程視頻監控設備,實現對施工現場重點部位,在車輛進出通道口、施工作業面、基坑等區域場所實現遠程高清視頻監控,確保“人的安全行為、物的安全狀態”。揚塵在線視頻監測設備,實時采集現場 PM10等揚塵數據,相關實時信息和預警信息實現與智慧工地平臺互聯互通。
(五)質量管理。日常質量管理工作線上運行,質量樣板做法、質量驗收情況等線上查閱,實現質量問題可追溯。質量管理信息與住房建設主管部門和各級監督機構互聯互通,實時上傳監督整改記錄和整改結果。
(六)安全管理。建立現場安全隱患排查系統,對腳手架、高支模、深基坑等實行智能監測、預警、消除等閉環管理,綜合利用大數據分析統計等技術工具,分析薄弱環節,查找風險隱患。
四、試點申報
按照自愿申報原則,工程項目施工總承包單位向當地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提交“智慧工地”試點申報表(附件2)和建設實施方案(格式見附件3)。由縣(區)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初審,地市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審核、匯總后(附件4)上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定期公開發布。
五、試點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高度重視“智慧工地”試點工作,積極引導企業開展試點,引導、培育、扶持“智慧工地”試點項目,并將“智慧工地”建設情況納入日常質量安全監督內容。
(二)健全激勵機制。各地要多形式、多渠道加強“智慧工地”的宣傳推廣,為“智慧工地”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要將“智慧工地”建設作為建設項目評優評先的重要因素,同等條件下優先評選推薦。
(三)注重經驗總結。試點期間,及時總結推廣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全省全面推行“智慧工地”奠定基礎。同時,對從業人員加強信息技術知識培訓和教育,培育一批施工實踐經驗豐富、信息網絡技術能力強的骨干技術力量。
(四)強化督導監管。各地要加強對試點工作進度和效果的檢查和督導,確保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智慧工地”試點工作應公開、公正、透明,任何人員不得人為干涉企業正常經營活動,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企業和相關單位推薦、指定產品和供應商。
聯系人:施赤文,0551-62871587
郵 箱:zjtzac123@163.com
附件:1.“智慧工地”試點建設內容
2021年12月6日
本文摘自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