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補短板、強弱項,促進高質量發展
發布日期:2021-05-06 瀏覽次數:16506
日前,我省出臺《關于持續推進建筑業發展的十二條意見》,聚焦當前影響全省建筑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機械轟鳴,工程車輛往來穿梭。4月20日,中建五局安徽公司中科大高新園區工地上,一片繁忙。
火熱生產的背后,是我省不斷發展的建筑業。“十三五”以來,我省建筑業支柱產業作用不斷增強,建筑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0%,帶動近200萬人就業;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建筑企業達到31家,比2015年末增加25家,總量位居全國第七。“今年1月至3月,全省建筑業完成總產值1749億元,同比增長39.4%;新增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建筑業企業20家。”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說。
建筑業既是重要基礎性產業,又是重要支柱性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業內人士坦言,建筑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總體資質偏低、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建筑企業融資能力不強,產業現代化程度不高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日前,我省出臺《關于持續推進建筑業發展的十二條意見》,聚焦當前影響全省建筑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加快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在建筑市場交易日趨活躍的同時,圍標串標、轉包掛靠、違法分包等問題亟待解決。《意見》明確,在政府投資項目中率先推行評定分離,由招標人在評標委員會推薦合格中標候選人的基礎上,按照科學、規范、透明原則,自主確定中標人,定標方法應在招標文件中載明。采購限額標準以上,400萬元以下的政府采購工程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應當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適時調整公布房屋建筑、軌道交通、市政基礎設施等工程投標異常低價參照標準,堅決杜絕低價搶標,嚴厲打擊圍標串標等不法行為。
“作為主管部門,我們要求優化資質審批管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選擇部分省級權限內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公路工程、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總承包資質和部分專業承包資質開展審批告知承諾制試點。鼓勵省內綜合資質(特級資質)建筑業企業與國資國企進行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建筑業企業或進行股權改革,依申請賦予省級權限內施工總承包和相應的專業承包資質。對地方就業和經濟發展貢獻大、綜合實力較強、具有良好信用的“走出去”企業,在資質申報中給予支持。
“真金白銀”降成本,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近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建筑企業負責人表示,建筑行業資金投入大、生產周期長,企業容易面臨資金不足或者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為緩解資金周轉急需,我省明確對管理規范、信用良好但暫時有困難的建筑業企業不得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我們將抓好支小再貸款、小微企業金融債券等相關政策落實。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對風險可控、經營穩健的建筑業企業開展免擔保、免抵押的信用貸款業務。”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同時,將引導金融機構積極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推動建筑業企業與金融機構深度合作,鼓勵建立建筑業供應鏈金融平臺,降低建筑業企業融資成本。
讓建筑業企業“輕裝上陣”,就要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意見》明確,要嚴格落實國家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建筑業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符合稅法規定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堅決取消和查處各類違規手續費,不得向建筑業中小微企業收取貸款承諾費、資金管理費(銀團貸款除外),嚴格限制向建筑業中小微企業收取財務顧問費、咨詢費等費用,減少融資過程中的附加費用,降低融資成本。對建筑業企業引進的各類急需人才,實際發生的租房補貼、安家費以及科研啟動經費等費用應按稅法規定的對應項目分別計算稅前扣除。
前不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2020年度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獲獎名單,我省2個項目獲獎。“我們將鼓勵建設方對承建獲得市級以上優質工程獎的建筑業企業,給予適當獎勵。調整建設工程造價費用構成,增列優質優價費計入工程造價。根據招標文件要求在施工合同中對工程質量安全進行約定,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優質工程獎項的,分別按照不低于1.5%、1.0%和0.8%的標準計取優質優價費用,用于工程創優。”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說。
瞄準行業發展,培育智能產業人才
建筑行業的轉型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意見》指出,鼓勵建筑業企業培育自有產業工人,使用專業作業企業,構建新型建筑業用工體系。鼓勵企業組織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職工轉崗轉業培訓、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政府按規定給予支持。符合條件的職工取得初、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可全額申領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單位依托智能建造重大科研項目和示范應用工程,培養一批智能建造領軍人物、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產業工人隊伍。鼓勵企業和高等院校深化合作,為智能建造發展提供人才后備保障。
如何讓建筑業更好發展,新技術的推廣和運用也是重要發展方向。去年10月,合肥市長豐縣吳山鎮官府社區村民陳衛先搬進了全裝修成品交付的新房子。“從外觀看來,我家和一般建筑區別不大,但住了一段時間,我發現相比以前的‘老式平房’,裝配式建筑房隔音效果好,墻體沒有以往的厚,但冬天保暖性不錯,住著也舒服,綠色科技帶來的體驗感確實不一樣。”陳衛先說。
官府社區綠色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施工方、合肥國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仇多宏介紹,傳統施工將鋼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運至施工現場進行澆筑,墻面用磚頭一塊一塊砌筑而成,而“裝配式”建筑建設過程就像造汽車,把梁、柱、墻板、陽臺、樓梯等部件在工廠里預先生產好,到工地后組合、連接、安裝即可。
“鼓勵做強特色產業,加快發展一批鋼結構、古建筑、防腐保溫等具有傳統特色及國內領先施工工藝技術的專業企業。”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同時,支持建筑業企業組建國家級、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對符合“三重一創”政策標準的創建創新平臺、科技研發活動,依規予以獎勵。鼓勵市、縣將建筑業科技發展列入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支持建筑業企業加大科研經費投入,促進建筑業創新發展。
本文摘自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