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
發布日期:2020-12-21 瀏覽次數:9231
“十三五”以來,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指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搶抓新型城鎮化加快發展歷史機遇,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大力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著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作出了應有貢獻。
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
住有所居取得重要進展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斷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城鎮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
棚戶區改造加力推進。嚴把棚戶區改造范圍和標準,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充分發揮棚戶區改造在改善民生、補齊短板、擴大需求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十三五”期間,全省棚戶區改造累計開工135.58萬套,開工總量位居全國第四,基本建成115.05萬套,幫助390多萬棚戶區居民“出棚進樓”,圓了安居夢。“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改造105萬套棚戶區目標提前一年實現。2016年,安徽省作為棚戶區改造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省份獲國務院通報表揚激勵。2018年、2019年,阜陽市、合肥市作為棚戶區改造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城市獲國務院通報表揚激勵。
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著力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將新市民逐步納入保障范圍,充分發揮住房保障在解決群眾住房問題上的“補位”作用。全省累計建設公租房94.68萬套,總量位居全國第四。實行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并舉,“十三五”期間,公租房實物配租90.59萬套,發放租賃補貼21.14萬戶,111.73萬戶居民享受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全省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依申請應保盡保,新市民群體占保障對象的43%。
老舊小區改造穩步實施。省委、省政府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省級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強力推進,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指導各市編制城市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項目規劃,出臺老舊小區整治改造工作績效評價辦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編制并修訂《安徽省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技術導則》,全面改造提升老舊小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省累計改造老舊小區3020個,建筑面積9836萬平方米,惠及110萬戶小區居民。
住房公積金保障作用明顯。深化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持續擴大住房公積金繳存面,實繳職工人數達437.33萬人,“十三五”以來,累計新增開戶83.17萬戶,累計支持43.77萬繳存職工家庭貸款購買住房,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1384.36億元。
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調控責任切實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通知》,建立省房地產市場調控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完善省級調控政策措施。強化城市主體責任,指導各地因城施策,加強供需雙向調節,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要求。住房租賃市場有序發展,指導各地搭建政府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合肥市國家試點穩步推進,籌集各類集中式租賃住房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
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
城市建設品質大幅提升
以“一尊重、五統籌”重要思想為根本遵循,大力推進“四創一建”,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城市綜合功能明顯增強。到2019年底,全省城鎮化水平達55.81%,城市建成區面積達2241.5平方公里,較2015年年底增加315.1平方公里,安徽省已進入以城市為主導、城鄉統籌發展新階段。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系統推進城市基礎設施“補短板”。實施城市道路交通提升工程、城市停車場建設行動等,著力補齊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到2019年年底,全省設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3.41%、燃氣普及率98.70%、供水普及率99.3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分別較2015年年底提高1.61、1.15、0.57、0.45個百分點。人均道路面積23.76平方米,較2015年增加2.94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共停車泊位13萬個,全面建成市、縣備用水源。截至11月底,全省城市軌道交通建成3條、在建10條。扎實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合肥市國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成效明顯。截至2020年10月,全省開工建設管廊項目257.43公里,形成廊體規模193.1公里。實施城市排水防澇三年行動,完成136個主要易澇點整治,累計新建改造排水管渠5860.8公里。
城市人居環境顯著提升。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抓好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污染防治各項任務落實。深入推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園林綠化提升行動,開展城鎮“三治三增三提升”,扎實推進“兩治三改”,城鎮違法建設得到有效治理,市容環境顯著改善,文明程度較大提高。到2019年年底,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72%,較2015年年底提高1.56個百分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80平方米,較2015年年底增加1.43平方米,形成省域“萬里綠道網”。全省14個省轄市、3個縣級市、21個縣城、1個鎮成為“全國園林城市(縣城、城鎮)”。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推進海綿型建筑與小區、海綿型公園和綠地、海綿型道路與廣場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全省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池州市海綿城市國家試點走在全國前列。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深入推進,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90%以上,年內完成基本消除目標。完成長江、淮河、巢湖、新安江流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省生態環境廳出臺《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和預拌混凝土生產揚塵污染防治標準》,強化建筑施工揚塵污染綜合治理。
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多渠道引導市民參與城市建設管理,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不斷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大智慧城市建設力度,編制《智慧城市建設指南》《智慧城管建設導則》,市縣建成數字化城管平臺,城市管理精細化、智慧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全面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合肥市、銅陵市垃圾分類國家試點扎實推進。開展《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調研論證,《銅陵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經省人大批準施行。開展城鎮公廁提升三年行動,到今年年底完成新建、改造、開放城鎮公廁7509座任務,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實用、干凈衛生、文明協調、有效管理的城鎮公共廁所服務體系。設區市建成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和安全運行監測系統,保障城市地下管線運行安全。
歷史文化名城及歷史建筑保護力度加大。省政府頒布《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辦法》,不斷健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制度。大力推進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筑確定工作,全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達81個,歷史文化街區總數達29處,公布歷史建筑5042處。黃山市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全國試點順利完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著力塑造徽風皖韻的城市風貌。
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
“徽匠建造”邁上新臺階
大力發展“徽匠建造”,加快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和做大做強,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建筑業支柱地位進一步提升。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推進工程建設管理改革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優化建筑業資質資格管理,完善招標投標制度,改進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積極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2019年,全省建筑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達到8503.26億元、3905.7億元,分別比2015年增長49.3%和2.2倍,建筑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10%以上,帶動近200萬人就業,支柱產業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
高等級建筑業企業規模擴大。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會同15部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培育和壯大建筑業企業的若干意見》,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大力培育高等級資質建筑業企業,重點培育一批市政公用、公路、水利水電、港口與航道工程等特級資質企業,提高建筑業企業競爭力。目前,全省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建筑企業31家,比2015年年底增加25家,總量位居全國第七,企業規模和結構不斷優化。
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筑加快推廣。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發展目標和保障措施,部署推進培育生產主體、健全產業鏈條、拓展市場需求、開拓發展空間、提升競爭能力、加強質量管理等重點任務,努力提高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深入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嚴格執行綠色建筑建設標準。截至目前,全省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達12個,省級裝配式產業基地20個,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16.99%,新增綠色建筑超過2億平方米,城鎮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標準比例基本達到100%。
勘察設計管理全面加強。修訂《安徽省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辦法》,印發《安徽省優秀勘察設計獎評選辦法》。開展第四批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評選,新增大師19位。加快推進BIM技術集成應用。“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勘察設計企業獲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49個,其中1等獎5個,分別超“十二五”時期9個、3個。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主營勘察設計企業從2015年年底的371家發展到487家。其中,甲級資質企業從88家發展至110家。2019年全省主營勘察設計企業營業收入383.7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81.2%。
重點領域標準供給力度加大。加強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的供給,圍繞城市建設與管理、工程質量安全、建筑節能、裝配式建筑等重點領域制訂、修訂并發布地方標準72項,全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145項,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化制度建設,強化工程建設標準監督。
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不斷加強。出臺《安徽省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實施細則》《建設施工項目現場安全風險管控標準》等文件,不斷完善工程質量保障體系和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工程質量安全各方主體責任,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安全集中整治行動、打擊違規海砂專項行動,嚴格事中事后監管,全省建設行業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推進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聯合懲戒,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工作持續推進,管理制度機制不斷完善。
強化農村住房安全保障
農村人居質量持續改善
突出抓好農村住房安全保障,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村危房改造取得重大進展。堅決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精準認定農村危房改造對象,加強危房改造技術指導,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著力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7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3.9萬戶,為決戰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應有貢獻。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顯著。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處置體系,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全省建有生活垃圾中轉站等中轉設施2871座,擁有壓縮式轉運車輛2864輛,按照農村人口300人~500人配備1名保潔員的標準,基本建立“戶集中、村收集、鄉鎮轉運、市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基本完成288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70%以上。
傳統村落保護實現新突破。先后編制了《安徽省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十三五”規劃》《安徽省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發展規劃》《安徽省傳統村落規劃建設技術指引》等規劃和技術導則,不斷完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路徑與制度體系。加強傳統村落普查立檔,指導有關市縣做好傳統建筑保護利用示范、防災安全保障、歷史環境要素修復、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改善等項目實施。全省累計400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數量位居全國第七。黃山市列入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示范市。754個村落列入省級傳統村落名錄,保護利用工作扎實推進。宏村、西遞、呈坎、唐模、屏山等村落已經逐漸打造出“名村品牌”,安徽省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
行業治理能力顯著增強
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重點改革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完善,行業治理能力顯著增強。
城管執法體制改革縱深推進。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省、市、縣(區)執法機構綜合設置基本到位,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行政處罰權集中行使,執法人員統一著裝。“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深入推進,輪訓市縣城管執法人員1萬余人次,城管執法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工程建設管理改革全面展開。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工程建設管理改革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部署推進深化簡政放權改革、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優化建筑業發展環境、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實施“走出去”戰略等重點改革任務。目前,各項改革舉措深入推進,建筑市場綜合改革和建筑勞務用工制度改革國家試點有序實施,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持續深化,建筑市場管理體制機制加快完善,建筑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深化。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健全制度體系、設立綜合服務窗口、實行并聯審批、應用審批系統、建設“一張藍圖”等重點任務,推動實施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和公共設施接入服務等全過程開展全流程、全覆蓋審批改革。全省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由79項減少到56項,審批時限壓縮至90個工作日以內。
行政審批制度不斷優化。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精簡審批事項,優化辦事流程,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本級行政權力事項由56項精簡為40項,取消省廳本級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296項,行政審批效能大幅提升。資質資格證書電子化加快推行,制發建設領域各類電子證照25萬本。“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持續加強,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蓄力起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宏偉藍圖。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決抓好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指導下,聚焦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的目標要求,搶抓“兩新一重”建設機遇,進一步完善住房制度,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增強“徽匠建造”綜合競爭力,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努力推進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更高質量發展。(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賀懋燮)
本文摘自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