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文化 筑匠心——第二屆中國建筑企業文化論壇前瞻
發布日期:2019-11-18 瀏覽次數:11574
守文化之重、創時代之新,已成為必然。
在這個融媒體時代,萬物皆媒,萬物相融,文化亦是如此。文化引領發展、文化凝聚意志、文化塑造品牌,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的立足之魂。在企業發展中品牌的打造、形象的樹立、價值觀的體現等都需要不斷地建設、發展、深化、宣傳。融媒體時代,多種形式的媒體相互打通、互補共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融通的局面,以實現對不同人群、不同場景、不同內容的傳播,為企業文化建設和品牌傳播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傳播渠道。“融文化”,就是將文化深植于心靈、融匯于戰略、體現于制度、外化于行為,凝聚起實現永續發展的強大軟實力,使文化互通互融、共生共榮,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筑匠心”就是學做匠人,守持匠心,鑄就匠魂。
工匠精神是以極致的態度,精益求精地鑄造精品工程。當前快節奏的社會,往往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創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在這個日新月異、快速奔跑的互聯網時代,我們并不缺少創新,但缺少好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創新。如果沒有工匠精神對本職工作的專注,想在創新之路上走得遠,無異于癡人說夢。創新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只有把創新精神與工匠精神相結合,才能有效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益。
“融文化·筑匠心”,促進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工匠精神與文化品牌的塑造與傳播
融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傳播者和文化傳播者,文化傳播的速度、價值認同的效率被大大提升。
工匠精神作為中國制造業品質革命的內驅力之一,從“技藝”方面體現的是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和求實創新的職業思維,從“德行”方面體現的是堅守初心的做人準則和全情專注的做事風格。在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需要利用新媒體便捷性、高效性、交互性、形象性的傳播特點,創新企業文化建設和品牌傳播的方式方法,將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加以整合。這是企業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也是時代賦予企業文化建設者的使命與責任。
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先進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文化只有植根于企業生產經營之中,才能更加具有生命力。企業文化使員工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匯聚到企業的整體目標上,把個人的行為統一于企業行為的共同方向上,從而凝結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巨大動力。高質量的企業發展以及高素質的人才儲備,呼喚高質量的企業文化。過去那種機械的、僵硬的、命令式的管理,已經不適應現代管理的要求。企業管理只有建立在企業文化這個根基上,從管“身”到管“心”,把尊重人、激勵人、培養人作為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使企業具有健康向上、勃勃生機的內部氛圍。
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
堅持黨的建設是一直以來的立黨原則,黨的建設貫穿于黨發展的始終,加強黨的建設也是企業尤為重視的一項工作,它對企業中心任務的完成起著推動和保障作用。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奮斗和發展中逐步形成的,全體員工共同遵守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信念和準則,是一個企業的靈魂。
企業文化是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黨建工作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有力保障,將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融合,是企業在新時期不斷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途徑,使企業黨建工作更好地貼近實際、增強實效。黨建和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能有效打造企業的軟實力,將思想政治優勢有效轉化為企業發展的競爭優勢。
“一帶一路”倡議下
海外工程項目跨文化管理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得到了眾多國家的響應。然而各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也存在較大差異。對于中國企業,如何把中國和世界融為一體,實現文化之間的和諧共存,促成文化價值的互認、互信、互融、互通成為了亟須思考的問題。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企業在文化軟實力方面的短板日益顯現,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能否適應當地文化、有效推進文化融合成為制約企業在海外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重視跨文化管理工作,才能搭建出文明對話之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