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3月14日,多省區稅務部門集中曝光涉稅中介違法違規案件,猶如一記警鐘敲響在行業上空。當專業服務機構淪為偷逃稅款的“技術幫兇”,行業的角色定位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認知偏差。當前,涉稅中介亟需找準“稅企橋梁”的定位,既要做企業合規經營的“好幫手”,更要守住法律邊界的“基準線”。
涉稅中介一手牽著納稅企業、一手連著稅務部門,本應運用專業能力幫助企業防范風險、優化管理、誠信納稅,但個別機構卻將技術優勢異化為“越位操作”,通過虛構業務、篡改數據等違法手段為虎作倀。這種飲鴆止渴的短視行為,表面上是幫了企業,實質上卻是害了納稅人,不僅難逃相關部門的依法查處,還可能導致整個行業陷入信任危機。
要如何“守界”?涉稅中介的核心競爭力不是“鉆空子”的技巧,而是“守規矩”的定力和“防風險”的能力。只有以法治為綱,堅守遵從稅法的底線,堅決執行稅收法律法規,將合規要求內化為執業基因,杜絕協助虛開發票、編造虛假計稅依據、偷逃騙稅等違法行為,才能找到服務企業合規經營、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維護國家稅收安全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要怎樣“助力”?涉稅中介的行業價值不僅在于提供專業服務的精度,更在于能夠發揮“由點及面”的正向帶動作用。涉稅中介既要讓誠信納稅成為行動自覺,使專業價值在服務企業合規經營、維護稅收公平正義中得到充分彰顯;也要主動靠前服務,引領帶動委托方企業知法守法、誠信納稅,形成向上向善的“輻射效應”,力求由“一企”誠信納稅帶動所有經營主體“一起”誠信納稅。
站在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新起點,涉稅中介需要重新校準發展坐標。事實證明,唯有堅守法治底線、強化專業賦能、深化協同共治,方能在服務經營主體與維護稅收秩序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真正成為稅收現代化建設的建設性力量。這既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責任擔當。
本文摘自中國建設報
掃一掃 關注微官網